濟南物流:建設高效順暢流通體系!山東出臺多項政策措施培強實體經濟
發布者:振宇物流 發布時間:2023-06-02 14:17:28
多年來,實體經濟持續發展壯大,撐起了山東經濟的基本盤,也在高質量發展中彰顯了強大韌性與奔涌活力。
近日,山東省政府印發《關于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暨2023年“穩中向好、進中提質”政策清單 (第三批)》(以下簡稱 《實施意見》)。《實施意見》要求,建設高效順暢流通體系。支持物流、快遞企業與生產制造、商貿企業深度協作,深化智慧物流、智慧倉儲建設,搭建物流信息和供應鏈服務平臺,發展共享倉儲、共同配送、統倉統配等組織模式,推動上下游、產供銷、內外貿一體銜接。積極發展多式聯運,推進“一單制”,豐富“門到門”一體化聯運服務產品。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推進國家物流樞紐和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培育一批現代流通強縣,促進交通、郵政、快遞、商貿、供銷等物流資源融合和集約利用。
正文如下:
關于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暨2023年“穩中向好、進中提質”
政策清單(第三批)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發展壯大實體經濟的部署要求,持續深化新舊動能轉換,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先進制造業強省,特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部署要求,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強化創新引領、轉型升級、數字賦能,縱深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培育壯大“十強產業”,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以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服務制造、綠色制造塑強實體經濟新優勢,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為奮力“走在前、開新局”提供堅實支撐。
(二)主要目標。到2023年年底,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體系更加完善,全年新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00家、高新技術企業2000家,制造業增加值、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比穩中有升。到2025年,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四新”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0%,創新動力引擎更加強勁,新動能支撐作用凸顯,工業化數字化深度融合,重點行業和企業能效達到全國一流水平,培育形成一批世界級“十強產業”優勢集群,先進制造業強省建設取得突破性成效。
二、強化科技創新引領支撐
(一)加快關鍵共性技術攻關。高水平建設嶗山實驗室,聚焦國家戰略科技任務,開展前瞻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燃料電池、醫療器械等重點領域,動態發布“揭榜掛帥”榜單,每年實施100項左右重大技術攻關項目,企業牽頭項目數量占比達70%以上。健全企業主導產業技術研發創新機制,支持領軍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組建創新聯合體,壯大國家云計算裝備產業創新中心,在工業互聯網、生命健康、虛擬現實、生態環保等領域培育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到2025年,培育150家省級技術創新中心、50家省制造業創新中心,“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達到2150家。(牽頭單位: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
(二)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開展產業基礎能力綜合評估,聚焦產業短板、鏈條斷點,針對性編制全省產業基礎創新發展目錄,布局實施基礎再造項目。聚焦工業母機等關鍵領域,重點開發一批市場急需的高精密、高性能、高可靠性基礎零部件,推廣應用一批先進綠色基礎制造工藝,提升創新鏈和產業鏈自主可控水平。加快推動10家省級基礎科學研究中心建設,爭創國家基礎學科研究中心。(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
(三)提速創新成果轉化孵化。優化首臺(套)技術裝備及零部件、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高端軟件等支持政策,加速創新產品迭代升級和產業化應用。高水平建設區域性技術交易市場,支持高校院所、科研機構和骨干企業設立專業化中試基地,促進科技成果同產業對接。在全省高校院所中開展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營造科技成果產生和轉化的優良生態,促進產學研更加深度融合。完善科技成果轉化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引導銀行加大科技信貸投放力度,打造“魯科貸”服務品牌。(牽頭單位: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市場監管局)
三、集中做優做強先進制造業
(一)推動短板產業補鏈。精準梳理產業鏈圖譜,瞄準薄弱和缺失環節,省市縣一體化加強建鏈補鏈延鏈強鏈項目謀劃,增強產業鏈韌性。開展融鏈固鏈行動,到2025年,全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到1萬家左右、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達到1000家左右。抓住國際產業鏈重構契機,在關系產業安全發展領域加快補齊短板,提升戰略性資源供應保障能力。(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
(二)推動優勢產業延鏈。實施標志性產業鏈突破工程,全面深化“鏈長制”,錨定高端化、國際化,加大優勢產業項目引育力度,集中打造11條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標志性產業鏈、200家以上產業生態主導型“鏈主”企業。開展“雁陣形”產業集群集中突破行動,加強先進制造業集群和特色產業集群培育,力爭到2025年,省級“雁陣形”產業集群達到200個左右、先進制造業集群達到20個左右、特色產業集群達到120個左右。加快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市創建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
(三)推動傳統產業強鏈。滾動實施“萬項技改、萬企轉型”,編制技改項目導向目錄,加快推廣先進適用技術,“一業一策”推動重點行業改造提升。聚焦冶金、化工、輕工、建材、紡織服裝、機械裝備等產業,推動生產工藝革命、產品精深加工和綠色低碳轉型。優化重點產業布局,支持日-臨、萊-泰兩大鋼鐵產業基地建設,發展高強度汽車結構鋼、海工裝備用鋼、高品質不銹鋼等高附加值產品及下游深加工產業;支持優秀骨干企業大力發展鋁精深加工產業,提高汽車鋁材、軌道交通鋁材、航空航天鋁材等領域競爭優勢;編制石化產業布局發展規劃,打造世界級高端石化基地,加快推進裕龍島煉化一體化等高端石化項目建設,爭取更多項目列入國家規劃布局。(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四)推動新興產業建鏈。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領域,打造新技術應用場景,做強7個國家級和25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構建新產業發展生態,加快建設一批重大新能源汽車項目,配套推動鋰電池等產業鏈協同發展;創新推廣新能源開發與裝備產業協同發展模式,加快海上風電機型研發和樣機試制,培育優勢核電裝備骨干企業,打造一批新能源裝備產業品牌。大力實施生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311”工程,培育3大生態環保產業集群、10家生態環保產業特色園區和100家左右在全國有影響力的龍頭骨干企業。圍繞空天信息、深海極地、人工智能、虛擬現實、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氫能等領域,重點培育10家左右未來產業集群,加快煙臺東方航天港、濟南空天信息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建設。高標準推進濟南-青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支持濟南、青島打造未來產業先導區。(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能源局)
四、加快發展現代服務經濟
(一)構建優質高效服務業新體系。加快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發展。在健康、養老、育幼、家政等領域開展標準化試點,引導平臺經濟、共享經濟、體驗經濟等新模式有序發展,培育壯大多元化服務業市場主體,打造一批現代服務業品牌。加快發展專業化服務平臺,培育認定一批省級服務業創新中心、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民政廳、省市場監管局)
(二)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融合。開展生產性服務業百企升級引領工程,加快發展研發設計、創業孵化、檢測認證、科技咨詢等服務經濟,培育一批工業互聯網、電子商務等平臺經濟品牌企業。推廣共享制造、柔性制造等新模式,引導和支持制造業企業從提供設備產品向提供系統集成服務、整體解決方案轉變。充分發揮國家智能制造工業設計研究院示范引領作用,支持建設一批醫養健康、先進制造等領域省級工業設計研究院。(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市場監管局)
(三)推動現代服務業同現代農業融合。推廣實施農田灌排、精準飼喂、在線監測等智能作業技術,建設一批智慧農場、智慧牧場、智慧漁場。培育市場信息、農資供應、農機作業、科技服務、統防統治、烘干倉儲等多類型專業化為農服務組織,發展農產品直采、定制生產等模式,建設一批農村電商產業園、農產品直播電商和人才實訓基地。促進文旅融合發展,培育鄉村文化產品,大力發展生態觀光、教育農園、研學實踐等新業態,集中建設130個文化體驗廊道重點村、50個鄉村旅游重點村、30個精品文旅名鎮和10個旅游民宿集聚區,爭創一批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牽頭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商務廳、省畜牧局)
(四)建設高效順暢流通體系。支持物流、快遞企業與生產制造、商貿企業深度協作,深化智慧物流、智慧倉儲建設,搭建物流信息和供應鏈服務平臺,發展共享倉儲、共同配送、統倉統配等組織模式,推動上下游、產供銷、內外貿一體銜接。積極發展多式聯運,推進“一單制”,豐富“門到門”一體化聯運服務產品。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推進國家物流樞紐和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培育一批現代流通強縣,促進交通、郵政、快遞、商貿、供銷等物流資源融合和集約利用。(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郵政管理局)
五、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一)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實施工業互聯網平臺培優工程,支持4個國家級“雙跨”平臺做大做強,高水平建設山東半島工業互聯網示范區。推動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系統建設,推進重點區域、重點行業5G獨立組網,復制推廣一批“5G+工業互聯網”典型應用場景,打造5G全連接工廠。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一業一策”明確轉型目標和實施路徑,打造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示范企業,到2025年,改造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萬家以上、培育典型應用場景300個以上。(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通信管理局)
(二)培育壯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深化數字產業高端布局,推動云計算、集成電路、超高清視頻、虛擬現實等數字產業突破發展,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左右。實施集成電路“強芯”工程,擴大碳化硅材料產能規模,做大做強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加快軟件名城、名園、名企、名品建設,塑強5家省級軟件名園,在基礎軟件、工業軟件、信創適配等領域培育100個左右魯版軟件名品;支持發展通信感知一體化、通信與人工智能融合、星地一體融合組網等新一代信息通信網絡技術。(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
(三)促進數據價值化。高水平建設省大數據交易中心,在健康醫療、海洋、智能制造等領域打造行業數據交易中心。建立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有償使用等制度,開展數據(產品)登記和授權運營試點,在濟南、青島、煙臺等有條件的市開展數據資產登記試點。建立數據產品和服務價格形成及收益分配機制。(牽頭單位:省大數據局)
(四)強化新型基礎設施支撐。開展新一代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推進工業園區、重點企業5G網絡全覆蓋,到2025年,累計建成5G基站25萬個以上,10GPON端口占比達到50%,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參與全國6G技術研發。完善“確定性網絡”布局,加強城域網、園區網、企業網接入能力建設,確保累計建成1萬公里。推動“城市大腦”應用向基層延伸覆蓋,累計建成智慧社區2000個以上。(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大數據局、省通信管理局)
六、提升綠色低碳發展水平
(一)建立完善綠色制造體系。持續推進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建設,遴選發布省級綠色制造名單,培育一批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到2025年,建設500家綠色工廠、20個綠色工業園區。推行工業產品綠色設計,引導企業開發一批無害化、高可靠性、長壽命、易回收、節能環保的綠色設計產品,提升綠色產品供給能力和市場影響力。遴選一批重點園區和產業集群,開展整體清潔生產審核創新試點,打造10家整體清潔生產審核試點園區和產業集群,新建10家生態工業園區。(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市場監管局)
(二)加快“兩高”行業能效提升。開展“兩高”行業能效改造提升三年行動,“一企一策”制定實施能效改造提升方案,到2025年,存量“兩高”企業能效達到國家、省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的平均值以上。對新上“兩高”項目,嚴格落實“五個減量或等量替代”要求,能效按照國家和省標桿水平建設。開展工業節能診斷服務,加強工業節能監察,加快發展節能環保裝備產業,推廣使用高效節能(節水)技術裝備,到2025年,推廣先進節水節能環保技術和裝備100項以上。(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三)促進能源清潔低碳發展。加快煤電行業轉型升級,規劃建設大型高效清潔煤電機組,2023年新開工6個大型超超臨界煤電項目;有序推進小煤電機組關停并轉,完成煤電機組“三改聯動”600萬千瓦。積極支持核電發展,確保到2025年,新增核電裝機320萬千瓦。大力發展抽水蓄能、鹽穴空氣壓縮儲能、電化學儲能等,促進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加快清潔能源五大基地建設,適度超前開展配套電網工程建設,保障具備并網條件的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及時并網、分批并網,到202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并網規模達到1億千瓦。完善適應高比例新能源的電力市場規則體系,健全綠電綠證市場機制,優化交易組織方式,實現綠電綠證交易常態化開市。(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
七、推動產業園區提檔升級
(一)培育特色主導產業。優化調整產業園區規劃,進一步明確主導產業、配套產業,構建大產業有布局、小產業有特色的園區生態圈。制定主導產業集中度標準、評價、考核體系,引導各產業園區加快集聚專業化優勢明顯、分工協作緊密的配套企業,培育一批產值過50億元的中小微企業特色專業園區、過百億元的縣域特色專業園區。(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科技廳)
(二)做強公共服務平臺。支持園區主體整合企業共性需求,打造一批國家級和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提升信息服務、市場開拓、管理咨詢等公共資源共享水平。完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協作共用網,加大創新券推廣力度,推動科技設施共享共用。構建全省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體系,提供標準、計量、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質量管理、品牌建設等綜合服務。建立園區重點產業項目融資需求庫,積極對接金融機構和相關產業基金,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科技廳、省市場監管局)
(三)提升招商引資水平。舉辦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儒商大會等重大經貿活動,建立“產業鏈招商圖譜”,“一鏈一策”創新“雙招雙引”全過程服務體系,對招引的重大項目、優質項目給予政策優先支持,推動更多大項目好項目落戶開發區。建立省級招引信息服務平臺,統一發布招引需求信息,常態化組織舉辦招引推介活動。建立完善總部經濟政策支持和服務管理體系,成立總部經濟發展聯盟,吸引更多總部企業(機構)落戶山東。(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
(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深化開發區管理制度改革,健全完善開發區評價體系,支持合理擴區升級和差異化高質量發展。開展“畝產效益”綜合評價,發布領跑者和企業名單,在產業政策、要素配置等方面給予支持。修訂化工園區管理辦法,優化考核體系,支持園區合規拓展發展空間。(牽頭單位: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八、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一)打造智能高效的政務環境。修訂完善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實施清單、辦事指南,2023年年底前完成全部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提升。持續推進“一網通辦”“一窗受理”改革,綜合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打造一批主動提醒、靜默認證、免申即享、智能審批等服務場景。優化企業和項目幫代辦服務,鼓勵各地組建專業服務團隊,打造主動對接、精準定制、全程跟蹤的全鏈條全周期服務體系。(牽頭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省大數據局)
(二)打造統一開放的市場環境。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開展準入壁壘排查清理,堅決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全面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以國家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為抓手,承接好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方面中央授權改革事項,大力提高要素協同配置效率。加快公共信用信息歸集整合、共享應用,支持金融機構、信用服務機構等創新拓展業務領域,促進信用數據要素賦能實體經濟。提升全面質量管理水平,力爭到2025年,“好品山東”品牌企業首席質量官聘任率達到100%,省級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首席質量官聘任率達到60%以上,推行卓越績效模式企業新增500家以上。(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市場監管局、人民銀行濟南分行)
(三)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完善優化法治環境工作協調機制,健全市場公平競爭法規規章,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工作,嚴厲查處仿冒混淆、虛假宣傳、商業詆毀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開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專項行動,實施馳名商標、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地理標志商標線上侵權線索智能監測項目。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幫助市場主體改善信用現狀,優化市場環境。出臺貫徹落實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定和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組織各級行政執法單位發布行政裁量權基準,將不予處罰、免予處罰、減輕處罰等全面納入基準。開展規范涉企行政檢查工作試點,著力解決隨意執法、重復執法、多頭執法等問題。不斷完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優化公共法律服務供給。(牽頭單位:省委依法治省辦、省司法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市場監管局)
九、政策保障
(一)加力支持企業創新。
1.根據國家統一部署,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自2023年1月1日起,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100%在稅前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自2023年1月1日起,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200%在稅前攤銷。(牽頭單位:省稅務局、省財政廳)
2.建立完善科技型企業研發投入補助機制,符合條件的年銷售收入2億元以上企業,對其較上年度新增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費用部分,按一定比例給予補助;年銷售收入2億元(含)以下企業,對其當年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費用總額,按一定比例給予補助。補助比例最高5%,單個企業年度最高補助500萬元。(牽頭單位:省科技廳、省財政廳)
3.落實企業投入基礎研究稅收優惠政策,對企業出資給非營利性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高等學校和政府性自然科學基金用于基礎研究的支出,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可按實際發生額在稅前扣除,并可按100%在稅前加計扣除。(牽頭單位:省稅務局、省財政廳)
4.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創新引領作用,對省屬企業科技創新產生的費用性研發支出,在確認考核指標完成值時,全額視同實現效益予以加回;國有科技型企業可按照相關規定,采取股權出售、股權獎勵、股權期權、項目收益分紅和崗位分紅等方式開展股權和分紅激勵,對企業給予科研人員符合條件的股權獎勵,依法享受分期或遞延繳納個人所得稅政策。(牽頭單位:省國資委、省稅務局)
5.加大中小微企業升級高新技術企業支持力度,對首次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中小微企業給予10萬元補助;對屬于集成電路、氫能領域且首次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中小微企業給予15萬元補助。(牽頭單位:省科技廳、省財政廳)
6.在省級“創新服務券”中增加支持“專精特新”企業數字化轉型,對“專精特新”企業開展的轉型咨詢、診斷評估、上云用數等數字化轉型服務業務給予補貼,兌付比例不超過業務金額的30%,服務券額度最高10萬元。(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
7.支持企業提升基礎創新能力,加力培育高技能人才,支持實施一批新舊動能轉換公共實訓項目,省級財政對評選確定的公共實訓項目,根據項目建設資金需求、效益發揮等情況,給予每個項目最高30萬元補助;項目實施完成后,對績效評價等次為優秀的公共實訓項目,每個給予最高30萬元獎勵。(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
8.依托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協作共用網,引導高校、科研院所及大型企業等,向中小微企業和創業創客團隊開放共享科研儀器設備,提供研究開發服務和檢驗檢測服務。對符合條件且服務制度健全、提供服務量大、用戶評價高、綜合效益突出的供給方,按其上年度實際服務創新券總額的10%-30%給予獎勵補助,同一供給方每年最高補助200萬元。(牽頭單位:省科技廳、省財政廳)
9.符合條件的創投企業和天使投資個人,采取股權投資方式直接投資于初創科技型企業滿2年的,依據國家規定,可按投資額的70%在股權持有滿2年的當年抵扣應納稅所得額;當年不足抵扣的,可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抵扣。(牽頭單位:省稅務局、省發展改革委)
10.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貼息支持機制,降低企業創新成本,對納入山東省科技成果轉化貸款風險補償備案并按時還本付息的企業,可任選一筆備案貸款按實際支付利息的40%給予一次性貼息支持,單個企業最高貼息50萬元。(牽頭單位:省科技廳、省財政廳)
11.加大對科創企業融資支持力度,將再貼現科創引導額度由50億元增加至80億元,支持金融機構為山東省內科創企業簽發、承兌或持有的票據辦理貼現。(牽頭單位:人民銀行濟南分行、省科技廳)
12.對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按照貸款合同簽訂日的上個月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60%標準給予貼息支持,單個企業每年最高貼息50萬元,提升企業融資可得性和惠及面。(牽頭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財政廳、人民銀行濟南分行)
13.實施知識產權保護綜合補助,對16市專利保險扶持、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創建、地理標志專用標志推廣、重點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涉外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等情況綜合評定,每年分三檔給予獎補支持,推動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全面提升。(牽頭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財政廳)
14.全面落實技術轉讓等稅收優惠政策,對納稅人提供技術轉讓、技術開發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免征增值稅。居民企業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征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牽頭單位:省稅務局)
15.開展專利開放許可試點,支持企業、高校院所等專利權人,篩選有市場化前景、應用廣泛、實用性強的專利技術,實施專利技術免費或低成本“一對多”開放許可,降低中小企業專利技術獲取門檻和交易成本。(牽頭單位:省市場監管局)
16.修訂(遴選)發布年度首臺(套)技術裝備、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高端軟件推廣應用指導目錄,招標時對相關產品納入推廣應用指導目錄之日起3年內,視同已具備相應工程或者銷售業績,招標單位不得超出招標項目實際需要設置評價標準、技術參數等。招標活動允許招標單位推薦3個以上品牌的,應至少有1項首臺(套)產品,省推廣應用指導目錄中沒有相關產品的除外。(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
17.加大政府采購支持企業研發創新力度,對于重大技術裝備等省政府確定的重點領域創新產品采購,視同緊急采購。提高政府采購中科技型中小企業合同預付款比例,原則上不低于合同金額的30%。(牽頭單位:省財政廳)
18.開展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政府采購合同信用融資“政采貸”,符合條件的企業憑政府采購中標通知書及政府采購合同,可直接向合作銀行申請貸款。(牽頭單位:省財政廳、人民銀行濟南分行)
19.建立省市縣三級人才卡協同服務企業優秀人才工作機制,對“十強”產業集群領軍企業、重點產業鏈鏈上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引進的急需緊缺人才,采取“即來即發、即發即享”方式分級發放人才卡,納入子女入學、醫療保健、住房保障等政策優享范圍,增強企業引育優秀人才能力。(牽頭單位:省委組織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二)加大助企解難力度。
20.根據國家統一部署,自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對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在現行優惠政策基礎上,減半征收個人所得稅。(牽頭單位:省稅務局、省財政廳)
21.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暫免征收2023年二季度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牽頭單位:省財政廳、省稅務局)
22.根據國家統一部署,自2023年1月1日起至2027年12月31日,對物流企業自有(包括自用和出租)或承租的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減按所屬土地等級適用稅額標準的50%計征城鎮土地使用稅。物流企業辦公、生活區用地及其他非直接用于大宗商品倉儲的土地,不屬于減稅范圍。(牽頭單位:省稅務局、省財政廳)
23.根據國家統一部署,自2023年5月1日起至2024年年底,繼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費率政策。(牽頭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稅務局、省財政廳)
24.根據國家統一部署,自2023年1月1日起至2027年12月31日,延續實施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分檔減繳政策。用人單位安排殘疾人就業比例達到1%(含)以上、但未達到1.5%的,按規定應繳費額的50%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用人單位安排殘疾人就業比例在1%以下的,按規定應繳費額的90%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在職職工人數在30人(含)以下的企業,繼續免征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牽頭單位:省財政廳、省稅務局、省殘聯)
25.支持培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圍繞集群綜合實力、創新活力、數字化水平、綠色低碳質效、開放合作程度、治理服務能力等進行綜合評價,對評價結果居前10位的,省級財政分別給予最高100萬元一次性獎勵。(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
26.支持對商業綜合體內限額以上商戶培育,對符合條件的前三季度限上企業銷售額排前10位的商業綜合體,根據新增納統單位數量進行獎補。其中,新增納統單位15家(含)以上的,每個綜合體補助100萬元;新增10(含)-15家的,每個綜合體補助50萬元;新增5(含)-10家的,每個綜合體補助30萬元。(牽頭單位:省商務廳、省財政廳)
27.支持舉辦車展擴大汽車銷售,對符合條件的4至10月份銷售額前10位的汽車展銷活動,給予參展企業相關費用補助。其中,銷售額超15億元(含)的,每個活動支持200萬元;銷售額10(含)-15億元的,每個活動支持100萬元;銷售額5(含)-10億元的,每個活動支持50萬元,用于補貼汽車銷售企業參展場地費、搭建費用等實際支付費用。鼓勵各市制定具有本地特色的支持汽車銷售企業參展政策。(牽頭單位:省商務廳、省財政廳)
28.引導2023年納入碳減排支持工具范圍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加大對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碳減排技術等碳減排重點領域的優惠利率貸款投放力度,對其發放的符合條件貸款,按貸款本金60%提供低利率的再貸款支持。(牽頭單位:人民銀行濟南分行)
29.開展“齊心魯力·助企惠商”專項行動,聚焦外貿、制造業、文旅、交通物流等重點領域,篩選一批正常經營、信用良好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建立“白名單”制度,強化融資支持,年內新增普惠小微貸款2500億元以上。(牽頭單位:人民銀行濟南分行、省市場監管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山東銀保監局)
30.定期發布工業經濟主導產業急需工種、市場緊缺職業,建立山東省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項目指導目錄,通過職業技能培訓、企業“師帶徒”等形式,每年組織不少于10萬人次產業工人技能提升。(牽頭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31.對符合國家外資相關產業政策和我省產業發展方向,年度新增投資總額不低于5000萬美元,且年度以現金形式繳付不低于1000萬美元注冊資本的重點外資項目予以要素保障。符合條件的項目可依照相關規定申請使用省級收儲的能耗指標,對全省產業結構調整有明顯帶動作用的重大項目,按照基準價格給予20%優惠;確需新增建設用地的由省級依法統一安排用地指標;指導各市依法統籌使用市域內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對項目優先保障,可實行污染物削減量預支,削減預支方案應在項目投產前落實到位。(牽頭單位: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
32.實行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用地容缺審查,對暫未獲批使用林地許可、暫未落實耕地占補平衡、暫未取得占用生態紅線不可避讓論證意見等要件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用地,在同步推進相關審批手續辦理并確保在報省政府審批或審查前完成的情況下,可容缺受理,先行開展用地審查。(牽頭單位:省自然資源廳)
33.優化項目環評審批制度,推進環評審批試行承諾制,結合產業園區實際推進環評打捆審批落實落地。產業園區需編制年度跟蹤監測報告并向社會公開,供入園企業免費使用。(牽頭單位:省生態環境廳)
34.強化項目建設的資源要素保障,對“兩高”行業的新建項目,嚴格執行能耗等量替代原則;對萬元GDP能耗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項目,審慎決策、嚴格管控,加強能耗消耗指標管理;對能耗、能效達到全國先進水平的項目,支持加快建設。(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
35.推進“信用山東”建設,開展“優化法治營商環境助力企業信用修復”專項行動和“屢禁不止、屢罰不改”嚴重違法失信行為專項治理,對雖有失信記錄但有發展前景、有履行意愿的企業,積極促成當事主體達成執行和解協議,根據履行情況協調移出失信名單,幫助市場主體改善信用狀況。(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
36.組織開展第三方服務規范使用行動,全面清理不合規的委托服務行為,梳理法定應當委托第三方服務的事項清單,不在清單內的事項,不得委托第三方提供服務;加強第三方信用監管,對存在弄虛作假、出具虛假報告、違規收費、擾亂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第三方,由行業主管部門依法進行認定或作出處罰,依法依規實施失信聯合懲戒。(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
以上36項政策,作為“穩中向好、進中提質”政策清單(第三批),未明確政策實施起止時限的,自公布之日起實施,牽頭單位同步出臺配套細則,全力抓好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落實,后續根據國家政策安排和實施評估情況動態調整。
省政府有關部門要切實扛牢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責任,對照職責分工,明確各領域目標任務,細化制定落實舉措,跟蹤推動重點工作和政策措施落地達效,及時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完善體制機制,凝聚發展合力,加快促進實體經濟提質增效,塑成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來源:物流時代周刊
http://www.shuhaix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