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物流:快遞業終極目標:投資有回報、企業有利潤、網
發布者:振宇物流 發布時間:2019-04-03 08:57:57
快遞業終極目標:投資有回報、企業有利潤、網點有收入、員工有尊嚴……
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新歷史時期,快遞業作為國家重要的戰略性基礎設施和社會組織整合系統之一,需要以自身的高質量發展來賦能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3月1日,國家發改委等24部委聯合發布《關于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意見》重磅文件,這是中國物流發展方面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文件,也是落實十九大報告關于中國物流業基礎設施戰略定位,強調物流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的最重要文件,更是圍繞新時代物流高質量發展進行戰略布局的指導方針。文件共包括7部分25項舉措,其中多項涉及快遞業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要求,如發展綠色快遞、提升快遞網點覆蓋率等。
2018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完成507.1億件,業務量規模占全球的一半以上,連續5年穩居世界第一,成為全球快遞包裹市場發展的動力源和穩定器。快遞發展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和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快遞發展做出重要指示,李克強總理連續6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鼓勵快遞業發展。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新歷史時期,快遞業發展的貢獻不僅在于行業企業本身創造的稅收、就業等,更在于支撐和促進區域內各相關產業產生更多的稅收和就業,有力推動區域經濟較快增長。因此,快遞業需要以自身的高質量發展來賦能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的必然性
新時期我國快遞業的發展有一個基本的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十二五”以來,我國快遞業務量增長了近13倍,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5.5%,快遞已經從滿足“有沒有”開始轉向滿足“好不好”。
推動快遞業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推動快遞高質量發展適應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反映到快遞業上,就是快遞供給不能適應快遞需求的變化,需要通過高質量發展來實現產業的體系化、產品的結構化、服務的均衡化、質量的優選化,以不斷滿足社會化大生產和人民群眾生活的多樣化、個性化、品質化需求。
推動快遞業高質量發展是保持快遞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國快遞業發展大體上走過了外延擴張型階段,在這一階段,很多快遞企業采取加盟方式迅速鋪網,快速占領市場,伴隨電商的發展我國快遞業務量做到了全球第一,并牢牢穩居榜首。這是一個富有中國特色的階段,為全球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冷靜觀察后,發現這一階段不可逾越,因為在做大以后必須做強。強在哪里?強在質效,強在供給能力、供給結構、供給質量、供給效益上超越領先。這就要求在由大到強的進程中,不能再繼續沿襲粗放型的發展方式,而要以問題為導向,確保健康可持續,把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置于重中之重,同時轉向內涵質量型發展道路。
推動快遞業高質量發展是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的必然要求。任何行業發展都要經歷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快遞業發展也要遵循這一規律,當業務量積累到一定階段后,必須轉向質的提升。需要通過高質量發展實現投資有回報、企業有利潤、網點有收入、員工有尊嚴,構建共贏共生的快遞發展生態體系。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實現我國快遞業從“做大”到“做強”的新跨越,就必須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快遞產業體系,這也集中體現了轉變發展方式、優化市場結構和增長動能轉換的迫切需求。快遞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須大幅提升服務能力、技術裝備水平,基本實現行業治理體系現代化和快遞服務均等化,產業邁向中高端,明顯提升現代供應鏈業務和國際業務占比,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不斷成長,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快遞強國基本實現。
要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組織體系。加強基礎技術、通用技術、前沿技術在快遞業的應用,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和快遞業深度融合。引導企業沿著寄遞環節創新業態和模式,推動互聯網遞送平臺、獨立收投平臺等新模式發展,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和行業運行效率。
要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加快準入改革,鼓勵支持新主體、新技術、新模式進入行業形成集群發展,堅持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競相發展。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民營快遞企業發展,為市場主體和企業家創造良好環境。
要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價值分配體系。引導快遞企業健全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推動建設科學合理的價值分配體系,讓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薪酬分配加大向一線快遞員傾斜力度,提高快遞員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要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部署,深入推進京津冀、長江經濟帶、長江三角洲等區域快遞業發展。推進“快遞下鄉”工程升級,推動農村地區自提網點、公共取送點、縣級快件分撥中心共建共享共用,加速區域均等化進程。
要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完善綠色郵政發展指標體系,建立統計監測制度,實施綠色認證,健全約束激勵機制。促進包裝減量化,鼓勵使用可循環包裝材料,推動快遞包裝廢棄物進入社會化回收體系。優化路由網絡,優化運輸結構,減少作業過程中的能耗。
要建設多方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打造更多的跨境寄遞通道平臺,鼓勵自由貿易試驗區、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和重點口岸大膽探索寄遞物流、倉儲運輸新模式,構建面向全球的一體化、綜合性跨境寄遞網絡,發展“跨境寄遞+跨境貿易”模式。完善寄遞安全監管體制機制,推動聯合監管、聯防聯控,實現寄遞安全共建、共治、共享。
要建設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的資源配置體系。深化國有快遞企業改革,打破行業準入壁壘,增強快遞企業對市場需求的反應和調整能力,提高企業資源配置效率。發揮政府引導作用,用改革激發市場活力,用政策引導市場預期,用規劃明確投資方向,用法治規范市場行為。
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行業發展從被動適應向主動引導的重大抉擇,是推動快遞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行業發展的主線。國家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迫切需要提升快遞服務供給的質量和效率,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實現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的供需動態平衡,顯著增強我國快遞業質的優勢。
從需求側看,未來快遞業的滲透性將更強,快遞服務的應用場景將更加豐富,服務領域呈現“泛在化”的趨勢。
從長遠來看,與3D打印、新零售等新型制造和新興流通模式相結合,還將進一步改變人們的生產、工作和生活方式。“互聯網+快遞”沖擊著傳統生產組織體系和產業邊界,衍生出新的、多樣化的快遞服務需求。而且,流通領域對于寄遞服務的需求會更加廣泛,要求快遞企業不僅提供單一的寄遞服務,還應拓展金融、冷鏈、電商、倉儲、報關報檢等,轉型升級成為內容豐富、平臺共享、功能集成的綜合服務供應商。
隨著生產定制化和人工智能發展,快遞還將更深地進入制造領域,智慧快遞服務智能制造將成為標配,現代供應鏈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快遞將進入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的各個領域,可以說只要有物品的流動,就會有寄遞服務需求。
從供給側看,快遞業將實現“三大轉型”和“六個升級”。三大轉型就是以“快遞+”推動行業從需求牽引的被動適應型向供給驅動的主動引領型轉變,包括3個方面:一是更深層次的參與產業分工,從簡單的寄遞服務到提供倉儲管理、庫存優化、供應鏈管理等綜合物流服務,延伸產業鏈條,獲得更多價值分配;二是與更多產業進行聯動協同,從服務網絡零售到服務制造業、現代農業、科技金融設計會展等現代服務業;三是從功能型向平臺型轉變,提供售前售后金融等更多增值服務、社區生活綜合服務等。
六個升級就是以“科技+快遞”推動行業從要素驅動的粗放發展向科技驅動的集約發展升級,包括6個內容:一是行業供給方式向智慧化綠色化升級;二是服務水平、質量向彈性和多層次升級;三是服務功能和產品類別向高端高值升級;四是服務對象和區域向農村和跨境升級;五是管理方式向現代企業升級,行業治理向大數據升級;六是勞動生產率向全要素和質量效益型升級。
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快遞業既拉動消費也促進生產,提升快遞業的發展質效是賦能中國經濟、推動郵政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繼續實施“快遞下鄉”工程,推動快遞服務網絡持續下沉,推廣“寄遞+農特產品”金牌項目,打造農特產品“直通車”,發展訂單農業,對接特色產業小鎮,釋放農村地區消費活力,賦能鄉村振興。鼓勵寄遞企業集成應用各類供應鏈技術,高效整合上下游資源要素,拓展質量管控、產品追溯、金融信息、庫存管理等功能,深度嵌入產業鏈。發展“寄遞+先進制造業”,創設制造業“移動倉”和“移動工廠”,支撐智能制造,實現生產與消費的無縫銜接,賦能“中國制造2025”。充分發揮網絡優勢,提升企業能力,以軍隊后勤保障為切入點,挖掘新潛力,賦能軍民融合發展。繼續實施“城市群寄遞服務大同城”行動計劃,賦能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等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當前,我國快遞發展仍處于高速增長期,盡管我國快遞業增速下行壓力較大,但是快遞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局面沒有變,增長動力足、空間廣、要素資源活躍的基本特質沒有變,行業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可謂“高速換擋勢不變”。要把握這些大勢,加快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做到發展不減速、量增質更優,推動我國快遞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來源:物流時代周刊
http://www.shuhaix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