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物流:互聯網買菜的倉配模式之思
發布者:振宇物流 發布時間:2019-04-17 09:09:51
4月15日,美團買菜對外宣布上海峨山路站將于4月17日新站開啟。這就意味著從1月啟動測試以來,美團買菜在京滬兩地的服務站將于本周達到10家規模。此前,美團買菜已開通北京天通苑、北苑、姚家園3個服務站,以及上海三泉路、周家嘴等6個服務站。
談及這條新聞時,同事不禁發出“怎么又是買菜”的驚呼?是啊,怎么又是買菜……
3月底,盒馬新業態“盒馬菜市”首家店在上海五月花廣場開業:
4月初,叮咚買菜全面接入餓了么平臺,餓了么將為其提供物流、售后、營銷的服務;
4月3日消息,近日,蘇寧小店宣布將于4月下旬在小店App上線商品預售和蘇寧菜場兩大重點功能模塊,其中蘇寧菜場主打24小時內從原產地直發至門店,用戶最快次日早上7點到門店自提。
事實上,互聯網買菜玩家遠不止這些,還有京東到家、小區快點、每日優鮮、U掌柜、樸樸超市等諸多不同類型的平臺,買菜業務一時間成了各界“玩家”爭搶的又一互聯網新“風口”。那么,這背后又給予了我們怎樣的思考?
前置倉重在“儲”
其實,眾多互聯網買菜玩家都將前置倉作為發力的重點。所謂的前置倉一般是位于社區的門店亦或是附近的某個倉庫儲存點,而“配”也是在社區3公里左右的范圍內完成倉儲、分揀和配送,其優點在于縮短了配送路徑和成本。相較于之前傳統的o2o等模式的生鮮電商次日達的效果,前置倉只需對門店進行供貨,然后用“泡沫箱+冷袋”等模式將生鮮產品配送至用戶手中,效果往往是半個小時內到達。在提高了配送效率的同時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用戶的消費體驗。
以蘇寧為例,蘇寧入局買菜業務的優勢便是把蘇寧小店作為一個天然的前置倉。作為智慧零售大開發戰略的重要布局,2017年,蘇寧小店問世,成為蘇寧重塑社區流量入口的關鍵一環。經過發展,蘇寧小店已經全面覆蓋了社區店、CBD店、地鐵店、醫院店、學校店、產業園區店等多種高頻消費場景。
此外,針對此前生鮮電商商品交付痛點、顧客無法按時獲取商品,并出現商品品質損壞等問題,蘇寧小店提供的自提服務、門店幫助保管生鮮等服務,可以讓顧客購買商品更加無憂。
但前置倉作為接入生鮮電商平臺的一個新模式,在后續發展的過程中同樣面臨一定的問題,如流量的稀缺、地推滲透力度不夠和運營能力弱等。流量稀缺難以確保銷量,地推能力差便難以確保前置倉模式的滲透力度,而運營能力較弱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效率、降低了服務的水平和質量。
新零售專家、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云陽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前置倉模式”相較于傳統物流模式來說具有一定優勢,如今已有多家企業開始入局試水,但前置倉的良性運轉要有一個前提,即平臺的前置倉點必須足夠多,在城市滲透情況要非常好,成本模型健康且運營效率非常高。
的確,前置倉作為各路玩家入局互聯網買菜業務的關鍵正在被予以高度關注。傳統電商模式下的前置倉,更多的是作為電商單品爆款的一個分倉出現,只是這個倉更加前置而已。當下買菜業務的前置倉其內在邏輯正在發生諸多變化,這個變化最主要的便是小倉不再是大倉的子集和附屬,它的存儲邏輯,實際上是由訂單決定的,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前置倉內商品的剩余數量,減輕了庫存的壓力,這對于蔬菜等生鮮商品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冷鏈物流模式選擇至關重要
無論是整個生鮮電商領域還是其細分的互聯網買菜業務,其中的物流配送環節都至關重要。要說前置倉解決的是互聯網買菜業務的菜品倉儲環節,那么冷鏈物流模式的選擇更側重于“配”“送”等環節。就目前市場狀況來看,生鮮產品特別是對溫控要求更高的菜品,在物流配送環節,按包裝方式可以分為兩種模式。
第一種是用泡沫箱+冷袋的方式,即“包裝冷鏈”。這是當下生鮮冷鏈物流配送采取的主要模式,如叮咚買菜采取的就是這種模式。“包裝冷鏈”的特點是應用包裹本體,為生鮮商品創造一個相對時間較短、儲存空間較小的“冷儲存環境”,優點是便捷、易操作且成本相對較低。不過缺點也顯而易見,包裝屬于一次性消耗品,環保成為問題。
第二種模式是一個完整的冷鏈物流體系,也就是菜品從產地到消費者這一完整的過程全部處于可管控的冷藏環境,并要保證冷鏈不斷鏈。這個完整的冷鏈系統優點便是可以做到利用冷藏條件實現溫度的把控,減少了不必要的包裝浪費,較環保。但這種完善且完整的冷鏈物流體系及冷鏈物流服務能力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代價,許多中小型的生鮮電商平臺、企業難以承擔。
其實,諸如接入餓了么的叮咚買菜,還有美團買菜等均使用的是“包裝冷鏈”,這也是其在外賣業務的基礎上更好更快的實現物流配送運作功能的一種“輕資產”嘗試;而蘇寧、京東以及大型商超等平臺與企業更多的是依托現有的冷鏈設施來實現其買菜業務的冷鏈配送環節。
各方積極探索
互聯網買菜模式作為生鮮電商的又一細分業務領域其為行業、企業、消費者都帶來了有益的探索及思考。各界玩家紛紛搶灘互聯網買菜領域,其各異的“玩法”為行業以及相關企業帶來了運營模式創新的探索。
如,美團帶來的“上游供應鏈思考”。美團的餐飲業務一直側重上游供應方,快驢進貨持續為美團在餐飲供應鏈方面開拓新局面。據美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美團在B端的食材供應這一塊也具有很強的盈利能力,且有了上游供應鏈的支撐,美團買菜業務的推進變得更為順利,美團買菜自營的模式,也更利于對菜品品質的把控,加之自有的配送服務體系,業務之間的協同價值正不斷擴大。
餓了么帶來的“數據思考”。記者打開餓了么APP并點近“買菜”入口,查看附近銷量排名第一的是“菜老包”(品牌),其次是錦繡海鮮、鮮菜到家(品牌)等,此外,還可以看到一些經過改造的菜市場信息,如三源里菜市場、東四優鮮菜場等。據餓了么相關負責人介紹,餓了么的買菜業務有利于在上線菜市場的過程中抓取大量的生鮮食材相關數據,這些數據能夠有效幫助提升餓了么買菜業務的運營效率,讓餓了么更好地服務于平臺以及餐飲商戶。
蘇寧帶來的“降損思考”。蘇寧小店在為蘇寧的菜場業務提供大量流量的同時還使得其成為了菜品的前置倉,加之蘇寧優質的配送服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生鮮損耗,提升了服務質量。
對于互聯網買菜,有不少人存有疑惑,認為這只是資本的又一場狂歡而后曇花一現。當資本回歸理性后,或將留下“一地雞毛”。其實,生鮮電商的買菜業務或許也很難擺脫“成長的煩惱”。一方面對于菜品這類生鮮商品而言,消費者對于衛生、食品安全以及新鮮程度更為關注,要求也更為“刁鉆”。因此,玩家們對于食品安全、質量等的保障工作需要更加強調。另一方面,買菜業務一定程度上十分依賴“即時配送”特別是以社區為場景的“三公里配送”,雖說即時配送經過發展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但要想滿足互聯網買菜業務的受眾消費群體,需要更好的對用餐時段運力緊張以及非用餐時段冗余的運力之間的平衡做出更好的思考,畢竟這是一個更傾向于“服務至上”的業務領域。
如今,互聯網買菜來了,不斷有新玩家涌入這一領域,對于行業而言是喜是悲,對于企業而言是機遇還是挑戰,對于消費者而言是真實惠還是假便捷,都需要等待時間的驗證。
來源:物流時代周刊
http://www.shuhaixuan.com.cn